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军的作战能力一直饱受诟病。天性浪漫的法国人似乎成为消极保守、不思进取的反面典型。然而在年,法国为应对马里北部的动乱,迅速往马里战场投入人远征军部队,用半年时间帮助马里政府收复了被反政府武装占领的地区,干净利落地解决了马里事件。这次行动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法军战略谋划水平和战役、战术联合作战能力。
一
背景
马里共和国,简称马里,西非面积第二大国家。北部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带,长期处于失控状态,分裂和恐怖主义势力活动猖獗。
年3月,马里首都部分军人发动政变,杜尔政府被推翻,新成立的过渡政府权力不稳,政府军内耗严重、战斗力较弱。马里北方的图阿雷格部族反政府武装“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与多股极端势力组成联军,对政府军发动大规模攻势,并于同年4月6日宣布成立“阿扎瓦德独立国”,版图包括马里三个大区:加奥、基达尔、通布图以及莫普提的一部分,占马里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
年1月,反政府武装突然南下,向马政府军控制地区发动进攻,占领军事重镇科纳和贾巴利,直逼交通枢纽塞瓦雷和“渔都”莫普提,进而威胁首都巴马科,马里局势急剧恶化。1月11日上午,马里过渡政府总统特拉奥雷致信法国、非盟等,正式请求“紧急军事援助”。
二
兵力部署
法军“薮猫行动”在年2月中旬投入兵力达到巅峰,共计名军人,其中包括地面部队人(人在马里参与地面战斗),空军人,海军人。
整个地面战斗序列包括4个联合战斗群,1个直升机营和1个营级后勤保障特遣队。法军投入技术装备包括:台装甲步战车,台轻型装甲运兵车,34台其他装甲载具,台后勤保障车,22台授油车,台卡车,台轻型运输车,12门火炮(4台凯撒自行火炮,8门MO-10mm迫击炮),8台工程车辆和17架飞机(6架瞪羚,6架AS/AS、4架虎式武装直升机和1架皮图拉斯)。整个战斗部队基本保持在旅级战斗队的规模,报道中被称为“薮猫旅”。
整个“薮猫行动”的战略指挥中枢是设在巴黎的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由国防部参谋长主持运行。年1月24日,法军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设立联合指挥中心,编配80名军官,负责战役级行动指挥。一是协调运转特种部队、地面常规部队和空军的作战任务;二是派出情报官组成情报联络分遣队直接编入非洲盟军,协调规划非洲盟军作战任务。联合指挥中心在马里首都巴马科开设前方指挥所,编配25名军官,负责直前指挥作战。
三
行动过程
年1月11日下午,法国总统奥朗德命令法军开始“薮猫行动”,法军驻乍得“食雀鹰”部队立即出动4架幻影D开始对马里北部进行打击,出动“小羚羊”武装直升机发动空袭,打击前往科纳的反政府武装,成功阻止反政府武装向科纳进犯的图谋。在此期间,“食雀鹰”部队约人组成的第1联合作战群利用C-和C-轻型运输机从乍得首都恩贾梅纳赶赴马里首都巴马科,加强巴马科的防御,并对反政府武装实施空袭,以遏制、减缓进攻,为后续部队的抵达和部署争取时间。
1月12日,法军空袭反政府武装地面部队的多个目标,切断其对科纳的增援,并重创对手。同时,法国驻科特迪瓦的“独角兽”部队派出多人抵达马里,留下的人组成1个主要负责后勤的作战基地,支持“薮猫行动”。13日,4架法军“阵风”战机空袭反政府武装总部加奥。15日,已有约人从法国在非洲各地的基地参与行动。法、马联军展开反攻。1月17日,驻马里国际支持特派团第一批部队(约人)抵达马里,法军地面部队帮助马里政府军夺回科纳。18日,政府军夺回贾巴利。1月20日,抵达马里的法军部队达到人。1月21日,法军出动地面部队,完全收复科纳至贾巴利一线失地,并把迪亚巴雷和顿察2个城市的反政府武装驱逐出去。
1月25日至28日,法、马联军进行空地联合作战,将战线推进到距加奥公里处,轰炸反政府武装在加奥及周边的粮库和武器库,法军直升机击毙25名反政府武装分子,击毁多辆装备,加奥收复。同时,名法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组成第2联合战斗群,向加奥西北公里处重镇通布图进发。27日夜至28日,第2联合战斗群占领通布图国际机场及通往城市的要道入口。随后,马里政府军在法军配合下收复通布图。
1月29日,法军在直升机配合下,投送特种部队垂直突击,抢占了基达尔机场。
2月7日至8日,法军发起新一轮空地作战,旨在夺取反政府武装在马里境内盘踞的最后一座城市泰萨利特。法军首先在泰萨利特机场空投特种部队控制机场跑道,随后运输机投送法军垂直突击,夺控整个机场。
2月末,法军抵达阿尔及利亚边境,解放了边境城市哈利勒。随后,法国军队和非洲军队集中夺占阿德拉尔,摧毁了反政府武装的后勤基地,夺占了反政府武装的抵抗阵地。
3月初,为适应山地作战,法军出动由名法军组成的第3联合战斗群,编配1个战术指挥模块、1个轻型坦克连(12辆AMX-10RC)、1个后勤连(66辆GBC卡车)、1个机械化步兵连(54辆VBL/PVP,87辆VAB)、1个战斗工程连、1个炮兵单位(2辆“凯撒”毫米自行火炮和4门毫米迫击炮)、1个无人机和电子/信息战单位、1个空中协调排。经过阿梅特塔伊山谷的激烈对抗,法军夺回了反政府武装在阿德拉尔-伊福拉斯高原地区的圣地。
通过2个月的战斗,法军成功粉碎了反政府武装的进攻,摧毁了反政府武装80%的后勤力量,把他们赶出了人口聚居地区。
四
行动特点与启示
法军“薮猫行动”阻止了马里北部反政府武装的南下企图,清剿了大批藏匿于山区的反政府武装人员。法国通过此次行动强化了其对中西非安全事务的主导权,为其海外干预行动“正名”,并提升了其全球影响力。
(一)扁平化指挥链路加速军事行动。
法国总统作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通过国防部和三军总参谋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和指挥,可不经议会表决而对外使用军事力量。国防部是军队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三军总参谋部隶属于国防部,是作战指挥的核心领导机构,三军总参谋长拥有最高军事指挥权,通过三军总参谋部、联合作战中心、联合作战计划参谋部和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作战行动。“薮猫行动”落实到战术指挥层面,作战分队均由达喀尔联合指挥中心垂直指挥,指挥链条从总统到一线战斗人员不超过4个节点。这保证了法国在1月11日上午接到“紧急军事援助”的请求,当天下午就做出最终动武决定,并立即开始军事打击。启示:扁平化的决策指挥程序减少了指挥层级、缩短了指挥链路,使指挥方式更加快捷高效、更加契合现代高技术战争的时效性要求,是国家政治意愿迅速转化为军事行动的有效保证。
(二)区域化预先部署提升行动反应。
被称为“非洲宪兵”的法军在非洲有诸多海外基地,区域化预先部署为法军快速出兵马里创造了先决条件。据统计,法国在该地区的驻军包括吉布提3人、塞内加尔人、乍得人、加蓬人、科特迪瓦人,总兵力超过0人。最早参与“薮猫行动”的力量大部分来自法国驻乍得的“食雀鹰”部队和驻科特迪瓦的“独角兽”部队;短短2周之内,法国向马里投送了名士兵、辆车辆和辆装甲车。法军的预先部署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战略投送能力的不足,为参战部队顺利抵达和展开创造了良好条件。启示:在战略投送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兵力预先部署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国家利益向全球拓展,为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必须加快军事力量走出去的步伐。
(三)模块化灵活编组强化作战适应性
法军把此次行动称之为“薮猫行动”。显然“薮猫”的命名,正是体现了法军远征部队的结构特点,以轻型化的装备为主,保证了作战中快速机动性。在行动过程中,法军编组建立高效和自主性很强的营级或营以下联合战斗群,以适应地面奔袭、机降空降、立体突击等各种行动样式的需要,后期轮换到偏远山区执行清剿任务,有利于保持部队战斗力的持久性。启示:模块化编组有助于针对不同作战任务灵活抽组所需作战力量有机结合,优化作战力量,提升部队的灵活性适应性,同时也有助于快捷运输、降低成本。
(四)深度化融合联合强化作战适应性
法军在“薮猫”行动中,编组的联合战斗群可召唤和协调空中支援,包括呼叫攻击直升机和空军的“幻影”F1及“阵风”战斗机进行联合打击;所有的联合战斗群都有至少2名指挥官,通常第2名指挥官主要担任火力支援的协调员。这表明,法军的联合作战层级已经在营级甚至加强排级的单位进行执行。另外,联合战斗群通常编有专属的情报模块,包括信号情报官员。“薮猫行动”阿德拉尔-伊福拉斯高原地区战斗中,地面部队和特种部队在航空兵、炮兵的积极支援下,在情报的正确保障下,密切配合,迅速占领了该地区,歼灭了大批反政府武装人员。启示:随着未来联合作战联合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在不断提升人员联合作战意识和素养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作战编成融合深度向基层延伸。
(五)多样化政治行动确保达成目的
海外远征行动,涉及重要的政治问题,必须要在行动前,取得行动的正义性。“薮猫行动”发起前,法国领导人向欧盟、非盟、北约等多边机构借力,取得多方支持;法国在非洲有传统的力量存在,当地政府和人民对法国相对友好,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加上马里政府军的正式请求,法国为其出兵营造了极为有利的政治环境。同时在行动中,法军积极开展政治攻势,努力促成冲突各方达成妥协,借助本土“分离武装”打击国际化的“恐怖武装”;法军不时采取拉拢、分化等策略来控制或瓦解对手,有效配合了军事打击,最终比较圆满地达成了干预目标。启示:军事作为达成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必须以政治目的为目的,为国家政治服务;而强有力的政治行动也是军事行动的催化剂,甚至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作者:钟小兵;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区权威发布转载注明来源
来源
中部号角
期号
第期
监制
刘敏学
编审
赵国涛
主编
赵建华
责任编辑
尚潮
点击在看,打赢战争:,。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研战史评战例学战将
⑥法军“薮猫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