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法国媒体纷纷报道,著名商界大亨贝尔纳·塔皮(BernardTapie)因癌症在巴黎去世,终年78岁。
这不是他第一次“被死亡”:此前两年中,他至少已经被媒体三次误传讣闻。然而,这一次是真的。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塔皮的名字更多和足球联系在一起,资深球迷仍然会对年马赛击败AC米兰、捧得欧洲冠军杯的经典之战津津乐道,当时担任马赛俱乐部主席的塔皮,正是缔造这一辉煌时刻的功勋人物。不过,足球固然是他最闪亮的名片,却远远不是他的全部。在纵横商界、体坛、政坛、传媒、演艺圈数十年之后,塔皮具有极为丰富而复杂的形象。在他去世后,法国媒体往往以“千面之人”、“千命之人”为其盖棺定论、或者毋宁说,盖棺而不定论。
这位曾经扰动起无数风波的名人之死,恐怕会让法国政界和司法界很多人暗中松了一口气,一度沸沸扬扬的“里昂信贷案”将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对于法国来说,塔皮的去世却意味着失去了一个卓尔不群、极富话题性的标志性人物,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耐人寻味的是,倘若以“亲-清”政商关系作为参照系的话,塔皮可谓反其道而行之。他既不“清”——以商业起家,以体育登上巅峰,不仅充斥无数手腕和盘外招,更有多起丑闻和案件缠身;也不“亲”——在政坛树敌无数,为了四亿欧元和法国政府对簿公堂,搅得周天寒彻,使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在国际上一言九鼎、在国内却灰头土脸。
于是,真正的问题恐怕在于,为什么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人物,仍然可以长年活跃在政、商、媒体舞台上,而没有被噤声、封杀,而且被一些人视为英雄——不仅仅是络绎不绝前往灵堂吊唁的马赛市民,甚至连总统马克龙也对他表示致敬,称塔皮的“雄心、活力和热情是启示几代法国人的源泉”?
年10月8日,法国东南部马赛港,人们悼念法国商业大亨、马赛足球俱乐部前老板伯纳德·塔皮。出身低微的商界大亨
塔皮年生于巴黎,成长在巴黎北郊93省(法国贫困及移民等“郊区病”的典型)的一个工人家庭,祖父是铁路职工,父亲是一名铣工,他自己从未读过名校,只获得过一个电力技工文凭。年轻的塔皮钟情于音乐和体育,曾试图在演艺界发展,在23岁时以“塔派”(Tapy,这个发音听上去更美国化)为艺名,一口气出了三张唱片,但并没有走红。他甚至开过三级方程式赛车(F3),但在一次严重事故后,放弃了这条道路。
幻想破灭后,塔皮回归现实,做起了小本买卖。他在巴黎东郊开了一家商店销售电视。这桩生意起初成功,后来就走了下坡路。塔皮善于提出商业策划,擅长用低价抢占市场,但对琐碎的日常管理工作兴趣寥寥。年,他转型到医疗器械领域,开办了一家名为“心脏助手”(CurAssistance)的公司,向心脏病患者推销一种随身携带的盒子,一旦病情发作,只需按下盒子上的按钮,就可以召来该公司的救护车。这是一项颇有前瞻性的商业构思,但在当时,无论是科技发展还是行业经验,都远没有达到成熟地步,医生工会对此提出投诉,认为无法保障病人生命安全,于是这项生意也不了了之。
进入年代后,塔皮开始了自己事业的上升期,他擅长寻找经营陷入困境、资不抵债的企业,用极低价格、甚至是象征性的一法郎予以收购,然后进行重整,待经营稍有起色后再以数百万法郎的高价卖出。用这种“点石成金”的手法,他先后接手过体重秤制造商Terraillon、自行车生产商Look、有机食品超市LaVieclaire、衡器制造商Testut、电池生产商Wonder、网球用品制造商Donnay等企业。因为这些战绩,他曾被冠以“企业界佐罗”的美称。当然,其中有些企业的确经他之手起死回生,直到今天还是法国业界名牌;但也有一些只是苟延残喘,他不过看准时机出手获利而已。
在体育领域,塔皮也有和商业同样敏锐的嗅觉——或者说二者原本就是一回事。他擅长物色陷入低谷、但仍有潜力的运动员和团队。年,看准四届环法冠军伊诺(BernardHinault)和雷诺车队关系破裂的时机,他围绕伊诺组建了一支新的自行车队,并以自己旗下的有机食品超市LaVieclaire命名。年和年,该车队连夺两届环法大赛冠军。
后来,塔皮的兴趣从自行车转向了足球,又以象征性的一法朗收购了陷于破产的马赛奥林匹克俱乐部,并且招兵买马,后来蜚声国际的法国足坛一代精英——帕潘、坎通纳、德尚、德塞利、巴特斯等人都曾效力马赛。塔皮尽心竭力地打造这支队伍,是俱乐部无处不在的“老板”(Boss),而这个美式称呼也成为他日后的人生标签。从年到年,马赛队雄霸法甲榜首,两次打入欧冠决赛,并在年击败意大利AC米兰,首夺欧洲冠军杯,成为马赛队史上的巅峰之作,也是迄今为止法国俱乐部唯一一次捧杯记录。
在此前的年6月,已经成为马赛队老板的塔皮因另一项壮举而轰动舆论:他率一支20人的团队,驾驶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帆船游艇“弗西雅号”(Phocéa),从美国纽约出发,经历惊涛骇浪之后抵达法国西北部的圣马洛(Saint-Malo),全程用时8天3小时29分钟,打破了此前帆船横渡大西洋的记录。
在胜利光环中,塔皮决定将自己的体育和商业帝国再推进一步,他的目标瞄准了当时陷入困境的德国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公司。当然,这一次不再是象征性的一法朗了,而是2.45亿欧元。收购成功后,塔皮大刀阔斧地予以革新,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亚洲,两年后让公司扭亏为盈。
收购阿迪达斯成了塔皮商战生涯的巅峰之作,是他眼中的“毕生事业”,但也为日后的官司缠身埋下了伏笔。
极右的反对者,左派总统的棋子
年代塔皮在商界风生水起,引起了社会党总统密特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