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种族主义:美国“自由平等”标榜下的“有色幽灵”文/简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前言:不久前,欧美各国兴起了一股“砸雕像”的风潮。愤怒的人们将哥伦布雕像“砍头”、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的雕像掀倒在地、将奴隶贩子科尔斯顿的雕像扔进水里。反种族主义者已不再满足于高举“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标语在街头游行,而是付诸行动,摧毁那些将自己视作高人一等、凌驾于道义之上、肆意剥夺黑人的自由权和生命权的人的塑像。
在反种族主义者看来,为犯下了累累罪行的贩奴者和殖民者立雕像,是最可鄙、最荒谬的行为。
历史上对黑人群体的压迫与歧视一直是西方难以忽视的污点也是一个痼疾。尤其是美国,种族间的矛盾激化,常常是导致美国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韦氏词典近期将“种族主义”一词重新定义,承认存在“系统性压迫”的事实。这一改动出自一个黑人女学生的提议。自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之后,种族主义问题仍然是难以彻底祛除的“病根”。究其原因,历史上的奴隶贸易、黑奴制度和种族隔离制,难辞其咎。
(白人至上主义者爱德华.卡马克的雕像被推翻)
黑奴、“黑钱”与“黑劳力”
年,非洲艾尔米纳地区(西语“矿藏地”之意)发现金矿的消息不胫而走、四处散播,引来了当时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西班牙人。随西班牙人一同而来的,还有一架架朝着海面的炮口、贪婪的机会主义者和一座座新建起的“奴隶堡”。
西班牙人从加纳、贝宁、象牙海岸(即科特迪瓦)等地掠走黑人做奴隶,在黑奴贩子间进行罪恶的奴隶交易。从中牟取高达%至0%的巨额利润。
从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一度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在奴隶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后来,英国的日益强盛,让英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新加入的“贩奴者”,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特纳名画《贩奴船》)
英国人的创造力和经商能力在初程非洲、中程美洲和终程欧洲的“三角贸易”中得以充分施展。英国的工业重镇利物浦,原来只是一个贫穷的港口城市,在“三角贸易”的惊人收益的带动下,迅速发展成为一座英国的重要城市。
黄金海岸边的“奴隶堡”中,其中有一座叫“耶稣堡”。不知为何,长久以来,没有人指出这个潜在的矛盾:宽容仁慈的耶稣与黑奴贸易是格格不入的。
十八世纪下半叶,独立的北美十三州南方土地上的人们,在寻找可供他们使唤的劳动人手。南方种植园主不缺肥沃优良的土壤,和广阔的耕地。只缺像牛马一样强壮、从不喊累的劳力。英国人发现了南方人的需求后,将大量黑奴贩卖至美国南方。
这就是为何美国南方黑人人口多的原因。黑人忍受着恶劣的海上旅途的折磨、炎热和劳累、皮鞭的抽打和训斥。为种植园主带来安逸和富足。这种悬殊的差异对比,令人印象深刻。“人人生而平等”的宣言并不包括被奴役的黑人。曾有一幅讽刺漫画:“汤姆大叔”一手手拿《独立宣言》,一手牢牢握着紧铐黑人的锁链。
黑人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障,有时法庭甚至会成为压迫黑人的工具。一个黑人出现在法庭上为自己发声,简直是天方夜谭。在南方诸州的法庭上,但凡涉及有关白人的诉讼案,黑人的证词一律不会被采用。黑奴不能拥有财产,不能擅自离开主人的农场,不能接受教育。身为奴隶的黑人妇女所生的孩子,还是一个奴隶。黑奴的命运永远掌控在白人的手里。
(手带锁链的黑奴)
黑奴贸易让殖民者收获颇丰,让种植园主得以“借用”黑奴辛苦劳作的成果。当一个南方人坐下来享用丰盛的晚宴时,他常常会说,这是上帝的赐予和馈赠,丝毫不去想黑奴的付出和汗水。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奴隶制最终才在美国全面废除。
(棉花地里,劳作中的黑奴)
“修宪”、废奴与南北战争
在黑人问题上,美国南方与北方的分化现象,在美国建国之初,就已经很明显了。费城的制宪会议上,来自各州的代表们正襟危坐,聚会商讨,各执一词。当各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妥协显得在所难免。众议院与参议院不同,席位名额由各州人口比例分配。人口多的州,便能拥有更多的众议院席位。对于各州而言,多人口成为了一项优势。
因此这时,南方诸州忽然想起了没有公民权、没有自由权的黑奴。为了不让黑奴继续当美国的“隐形人口”,南方的一众代表建议,将黑奴也计算进人口之中。在对黑奴有利可图上,南方向来不会反应迟钝。南方庞大的黑奴人口基数,可帮助南方争取更多的众议院席位。这遭到了反蓄奴制的北方代表的反对。为了调和南方与北方间的意见分歧,与会者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将五分之三的黑奴总人口纳入人口统计中。其余的五分之二就忽略不计了。
两年后的美国宪法,分出了七个自由州和六个蓄奴州。六个蓄奴州都位于美国南部。在北方看来,南方的奴隶制度是“野蛮的”,会妨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合众国的领土扩张不应被奴隶制度染指。
年,南北双方终于达成了一项协议,在地图上划出了一条界线,作为自由州与蓄奴州的地理上的区分(即,梅松-狄克逊线)。北纬39°的黑人是自由人,以南的黑人则是奴隶。表面看来,似乎问题被解决了。
但到了年,南北双方又再一次陷入了争吵。原因是,密苏里政府宣布作为自由州的身份加入联邦,但南方却坚持以密苏里大部分地区位于梅松-狄克逊线以南为由,称应将此地开辟为蓄奴州。蓄奴与否,变成了南北势力相互角逐的对象。最后密苏里成为了蓄奴州。
但北方的条件是,原来规定的39°向南移动3°,作为新洲“要自由还是要奴役”的新界限。可讽刺的是,问题最终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在十九世纪中叶被彻底的激化了。
支持废奴运动的理想主义者,四处演讲、散发传单,出版反黑奴制的书籍。有一个叫道格拉斯的人说:
“美国说自己是一个自由的国度,可我的所见所闻处处在说明,这句话的虚伪性。美国在慢慢背离它最初建国的理念。”
(年,废奴主义者被驱逐出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
废奴主义者与南方顽固保守的一方,矛盾愈演愈烈。正是在这个时候,美国国会就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是自由州还是蓄奴州问题上,没有依从《密苏里妥协案》。而是决定通过民众投票的方式解决。这导致了持不同观念的人群间爆发了流血冲突。堪萨斯州甚至发生了一场内战。
年,在法庭上传来了一件令废奴者倍感愤怒的判决案。黑奴斯科特跟随主人两次迁居伊利诺伊州和威斯康星区,因而获得了自由身。却在回到密苏里时,又沦为了一个奴隶。斯科特上诉联邦最高法院,法院判决结果是:他还是一个黑奴。
这让反蓄奴的北部人民大为不满,因为判决书直接宣告了《密苏里妥协案》违宪。
南方与北方的水火不相容,引起了人们对美国是否终会走向分裂的担忧。当时在一些英国人看来,这个曾经的英属北美殖民地势必会走向分裂。年,辉格党和北方的民主党一同组成了,反奴隶制的共和党。林肯是共和党成员,19世纪60年代当选了总统,他于年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
林肯明白,一场战争已是不可避免的了。战争的结果会直接决定黑人群体的命运。南方如果胜利,黑奴仍然是黑奴。北方如果胜利,黑奴会得到解放。由于在铁路、人数、武器装备等各方面,北方均优于南方,最终北方赢得了战争。
(逃离奴隶主的黑奴一家)
原先黑奴只能靠逃往北方,才能呼吸一点自由的空气。现在,他们不用再害怕南方的《逃奴追缉法》了。《逃奴法》已成过去。黑奴制度从此成为了历史。
联邦最高法院颁布的第十三项修正案、第十四项修正案,确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和相关权益。奴隶主成为了美国一个永久尘封的历史名词。黑人不必再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地下铁路”和一些好心白人的帮助下,逃离被奴役的宿命了。
即使如此,黑人的生活仍然是艰难多舛的。刚刚获得自由身的黑人,没有财产,没有居住地。黑人往往拖家带口,却两手空空。找工作来糊口也是难上加难。黑人从前只会干繁重的农活,无法适应北方的工业化环境。加之一些白人雇工排斥黑人,宁愿找白人做工,也不会找黑人。
对于黑人而言,刚走出了一个牢笼,却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南方的自由黑人处境尤其不容乐观。一直以来,南方始终是美国种族主义的“重灾区”。种族主义根深蒂固,难以改变。黑人刚获得解放,就有了种族隔离制度。
(一个黑人男人在亲吻林肯的手)
白人至上主义、种族隔离与反种族隔离
如果把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比作一种疾病,那么白人至上主义就是最明显的一种症状。美国的重建时期经历了一段长久的混乱状态。白人至上主义者组成了秘密集会,例如臭名昭著的3K党。砸毁黑人开办的商店、黑人造的建筑和设施。
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他们对无罪的黑人竟施以私刑,然后将莫须有的罪名安在受害者头上。一个叫艾达.威尔士的报纸编辑,因为将私刑这一恶劣的行径公布出来后,而遭到了报复。白人至上主义者暴徒冲进了《孟菲斯自由报》报社,威胁她从今以后不许再写这类文章。
艾达.威尔士写道:“我从未在那个地方见过如此多的私刑。”
如果美国是一个正义、自由的国度,那么历史上黑人的遭遇无疑是最大的污点。
(白人至上主义3k党在华盛顿游行)
十九世纪下半叶,一个叫约翰.哈伦的法官,提议将对黑人的歧视和恶意的人身攻击,纳入法律应制裁的领域。但未获得多数人的支持。约翰.哈伦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法官。在普莱西案的九位大法官中,只有他一人站在反对种族隔离的普莱西的一方,只有他支持这个勇敢的黑人。
哈伦说过一句话,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的法律是一个色盲。”
在哈伦看来,“平等但隔离”完完全全是一个谎言。有隔离就不会有平等,要平等就不应有隔离。试想一下,隔离怎么会带来平等呢?黑人不能坐白人的列车,黑人处处受到限制。种族隔离无异于在暗示:黑人低白人一等。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兴起,为种族主义者找到了一个看似“正当的理由”。他们用似乎“缜密合理”的科学理论说明:黑人是低劣的人种,黑人的智力普遍比白人低下,如果任由黑人同白人结合,会让整个人类群体走上退步的道路。所以,种族隔离制度是必要的。
20世纪,美国经历了“咆哮的20年代”、经济大萧条和世界大战后,50年代到60年代,种族隔离制度才走向了末期。
(快餐店有两个窗口。正面给白人,侧面给黑人)
虽然30年代的有色人种促进协会,在反学校种族隔离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南方各州实施种族隔离的学校仍占大多数。直到布朗将皮卡教育局告上了联邦最高法院。当时的一位大法官叫瑟谷德.马歇尔,是一个黑人,是第一个当上了大法官的黑人。
在马歇尔大法官的提议下,法庭将重点放在了种族隔离制下的学校教育,会对黑人学生产生何等影响的问题上。义务教育是国家的责任,学校教育对个体在社会中得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教育面前,应是人人平等。
但种族隔离下的教育是不平等的。马歇尔请来了心理学专家,做了一个测试,问黑人学生:“你们喜欢什么颜色?”,多数黑人都回答说:“白色。”在黑人孩子眼里,白色是优越的颜色。种族隔离制度下,黑人孩子为自己的肤色深深地感到自卑。
全美国的舆论报刊都在等待法庭的结果。由厄尔.沃伦宣读判决书。判决让种族主义者们失望了,布朗胜诉。
(种族隔离下的学校,清一色的黑人学生)
当南方的一些父母获知这个消息后,他们首先感到的是震惊。他们跑去学校阻止黑人孩子上学,或干脆不让自己的孩子到学校去。他们害怕自己“纯洁”的孩子沾染上黑人所谓的“恶习”。南方人在抛弃种族歧视的道路上,总是步伐迟缓、麻木不仁。
不只是南方的父母,各州州长得知法庭的宣判后,首先第一反应是抵制“中央政府错误的法案”。阿肯色州、亚拉巴马州州长派遣了国民警卫队,前去把守校门,不让黑人孩子进入。总统只能采取强硬措施。派出了空降师护送黑人孩子进校,或直接将国民警卫队从州政府划归联邦所有。
(一家黑人学校的遗迹)
无疑,教育体系下的种族隔离制的瓦解,是一个进步。50年代的美国,黑人居住区和白人居住区不在一条街上。黑人去黑人的电影院,白人去白人的电影院。白人用的电话亭不给黑人使用。在一个白人居民区内立着一个牌子,上写:“黑鬼,赶快离开这里,你们会让这里变成另一个贫民区的。”
(如图,这是牌子上的标语)
黑人只能坐在公交车的后排位置上,一个叫马丁.路德.金的黑人,因为坐在了前排,遭到了列车员的驱赶和呵斥。这不禁让人深思:一百年过去了,十四项修正案已经生效快一百年的时间了。可是黑人仍然不能与白人平起平坐,仍然处处受到歧视。一个叫罗莎的黑人妇女因为拒绝从白人公交车上下来,而被关进了监狱。马丁.路德.金想不明白,为什么仅仅因为一个黑人坐上白人的公交车,就会犯法呢?
马丁.路德.金深深感受到了黑人与白人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隔开了两个世界:一个是黑人的世界,一个是白人的世界。黑人的世界连生活都是黑色的。
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们拒绝坐公交车。并把种族隔离制告上了法庭。他带领受压迫的黑人走上大街,举行非暴力游行。人群越聚越多。他成了时代的焦点。美国兴起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民权运动。在演讲中,马丁.路德.金说,他希望有一天黑人和白人能成为朋友。
“在佐治亚州的山顶,共叙友情。”
但现实中,虽然种族隔离制度最终被废除了。美国社会中对黑人群体的歧视仍然是存在的。黑人地位相较从前的进步,是无数人努力积累的成果。是与偏见作抗争,与不公作抗争,与不正义作抗争的伟大的成果。
不知,这样的抗争还会持续多久?
(亚拉巴马州。一条警犬撕裂了一个黑人的裤子。)
种族主义的“幽灵”
种族主义问题是美国社会的一个“幽灵”。潜行在美国这个时刻标榜自由、平等的国度里,提醒着人们,一个种族对另一个种族的歧视和偏见依然是存在的。马丁.路德.金说:
“我希望今后我的四个孩子,人们不是以肤色来评价他们,而是以他们的品行。”
马丁.路德.金诞辰五十多年后,美国的黑人境遇仍面临很多困难。警察针对黑人群体暴力执法的新闻屡见报端。人们对“弗洛伊德之死”的愤怒,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之前多起警察射杀黑人后被无罪释放的案例。
新冠肺炎对美国造成的经济影响,让美国失业率激增。黑人群体失业率普遍高于白人,达16%。疫情下,黑人患病率比白人低,死亡率却比白人高。相信为何造就如此差异的其中缘由,答案对多数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谈起美国的贫穷人口,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将黑人等同于穷人。黑人社区的生活条件,比不上白人社区。
黑人与白人的地位差别,虽不及百年前那么的严重了。但历史上留下来的“谈黑色变”的陋习,和对黑人应有权利的漠视和不尊重,在美国仍然可以找到。
也许,抗争还会持续很久。